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编者按:一进入腊月,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更加彰显,俗话说,“五*六月各顾各,十一腊月亲戚多”。就是麦收时间,大家忙,各忙各的,没有时间走亲戚,而到了腊月里,就是农闲时间,有时间走亲戚了。一进入腊月,节日也多,习俗更多,过了腊八便是年,腊月八也是节日,尤其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小年一过,天天有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今天就是腊月二十八了,是准备主食的时候了。
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蒸馍馍打年糕
腊月二十八是各家各户“把面发”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洗干净手,惊心制作各种各样的面食,以备过年期间家人享用。
蒸馍馍
蒸馍在山东地区来说主要指蒸馍馍,在胶东地区最为有名,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面点文化。花卉、龙凤、雀蝶等各种面塑,用各种颜料染得五颜六色,特别的喜庆。
枣饽饽是用红枣和白面发起来的大馒头,寓意早早发财。面要揉的有硬度,这样做好的馒头才会表面光滑,不会软塌塌的。在馒头上面插上红枣,也是山东面食的一种代表,还有插满大枣的枣山,象征着日子越过越好。
发面,寓意着发财,在腊月二十八发面做馒头,不仅有着各种美好的寓意,也包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腊月二十八,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也是所谓的隔年吃。
打年糕
北方正在热火朝天的蒸馒头,南方打年糕的活动也登场了。年糕一般用当年出产的粳米或者是糯米来制作,因为年糕是过节期间的节庆食品,因此被称为“年糕”,有年年升高的寓意,因此年糕备受欢迎,在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
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贴春联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贴年画
年画,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贴窗花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南方窗花以精致为美,北方窗花以朴实生动为美,不仅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来源:莘县史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