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豫记刊发了一篇《哪里的河南话最难懂》的文章,引发河南老乡的热烈讨论。今天,一位号称“焦作话最难懂”的哥们儿给我们发来一篇文章,用三个词来概括焦作方言:“山西话、河北道、河南省”,这是哪跟哪呢,看完或许您就明白了。
李新征
文图
前一段看了豫记一篇文章——《哪里的河南话最难懂》,甚是觉得有必要讲讲我的家乡话。
我是河南焦作人,明清时属怀庆府,有不少人称怀府人为焦作人。虽然同为河南人,但焦作地区方言与*河以南以及新乡以东地区方言差异非常大。
河南其他地方的人均表示焦作话难懂,其实是因为焦作话并不是河南中原官话,而是山西晋语。若要细分的话,焦作话属于晋语中的邯新小片,然而焦作市的县级市孟州市,由于历史原因,其语言为河南话。焦作是一座由于煤炭等矿业而新兴的城市,百年来,流入不少操着河南话的矿业工人,成就了现在河南话与山西话并存的焦作市。
河南省山西话(晋语)分布图
焦作话最值得注意的是,发音中保留了不少入声,而河南话则很少。而且焦作话里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用词,比如焦作话描述恐惧发抖用觳觫(husu)。觳觫这个词,典籍中出现是在《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指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明清文学作品中,大量可见今天焦作人仍在使用的词汇,如:佯打耳睁、齐楚、打饥荒、外道、拐孤、涅、作反、不好、背晦、待见、填还、阁气、扎煞、撞丧、恶水、厮跟、作闹、饥痨、涎缠、即溜等等。外地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是不好看懂的,而焦作人一看就明白它们的意思。这不仅是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文化现象。因此,焦作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延续。
后来随着与河南其他地区朋友交流,我发现河南还有不少地区的语言与焦作地区类似。
济源自不必说,以前就是怀庆府所辖,安阳的林州,新乡的辉县、获嘉和鹤壁等等都是山西话。山西话地区整体上呈现一种沿着太行山分布的状态,这一地区,在明清时期大致属于河北道管辖区域。河南在省级(巡抚)与市级(知府)之间还有一级机构设置——道,也就是我们偶尔听到的道台,即是指这一级。
明清河南省下设四道,其中开归陈许郑道辖开封府、归德府、陈州府、许州直隶州、郑州直隶州,大致相当于现在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许昌市、郑州市范围。河陕汝道辖河南府、陕州直隶州、汝州直隶州,大致相当于现在洛阳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范围。河北道辖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大致相当于现在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范围。南汝光淅道辖南阳府、汝宁府、光州直隶州、淅川直隶厅,大致相当于现在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范围。
河北道三府怀庆、卫辉、彰德
清代河北道在雍正年间驻怀庆府武陟县,兼管河务,武陟这个地方同时又是副总河办公地点,副总河类似于今天的*委会。所以清代的武陟虽不是怀庆府衙门所在地,但地位也颇高。
焦作地区自明代以来,一直属于河南所辖,尽管历经七八百年,但由于*河相隔,焦作地区与*河以南地区来往交流并不过多,与山西地区的来往交流却一点不少。
自古以来太行山两侧交流多通过八条山间要道沟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行八陉”,分别为:*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其中太行陉、轵关陉两个重要通道就在原怀庆府辖区。
目前太行陉南口在焦作市沁阳市境内,也是战国时期拉开长平之战序幕的野王战斗的爆发地,《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所述“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由此可见,太行陉的战略地位。在长平之战后期,“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秦王亲自坐镇现今焦作地区,通过太行陉将后方兵源输送至上*。
轵关陉南段在今济源市境内,轵这个字,大家可能陌生,但提起一个人大家可能都很熟悉。聂*,战国四大刺客之一,就是轵深井里人。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广陵散》,就是三国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在今天焦作修武地区隐居时感念聂*所做,古时也称《聂*刺韩王曲》。
读完我今天胡侃的文章,大家明白了文章题目为什么是山西话、河北道、河南省这几个词了吧?
作者注:文中关于焦作话的部分内容转述王保成年发表于《寻根》杂志的文章《怀川话漫谈》
作者简介:李新征,河南修武人,就职于河南天新律师事务所,喜欢读书、了解地方掌故风土。
编辑:云济图片来源:网络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