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传统的节气之一,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冬至的到来,也意味着“数九”开始了,这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日子。从冬至开始,会迎来全年最冷的一段时间,人们都要做好保暖措施。
在传统的文化中,冬至的习俗有沐浴、更衣和祭祖。
当然,这也跟地区有很大关系。南方地区更注重传统文化传承,所以祭祖饮宴的习惯,一直保持着。但是北方地区,冬至的习俗是吃饺子,也叫做“扁食”,据说是纪念“医圣”张仲景传承的习惯。
真正的严寒终于到了,那不同地区在冬至这一天,又有哪些不同的习俗呢?
习俗一:吃混沌虽然饺子和混沌都是带馅料的食物,但是本质上还是有些区别。吃混沌是老北京的习惯,据说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习惯。为了表达对匈奴混氏和屯氏侵略的不满,聪明的古代人把肉馅包在面皮中,将它吃进肚子里,寓意着终有一天可以反抗他们的秦璐。
习俗二:吃年糕南方地区除了祭祖活动外,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尤其是在冬至这天,会准备很多不同口味的年糕,寓意着年年高的美好愿望。很多人觉得南方人迷信,其实很多人并非迷信,只能说他们对传统文化特别尊重。
习俗三:喝羊汤都说冬至这天特别冷,尤其是北方地区,零下几十度,到处都覆盖着白雪。冬至这天的习惯就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喝羊肉汤,暖暖和和地给身体补充能量。都知道羊肉是滋补性食材,用来抵抗寒冷再合适不过了。
习俗四:汤圆和北方饺子形成鲜明对比的,一定是南方的汤圆。很多重要的节日里,南方地区的家庭都会做汤圆,当地人也将它称之为“汤团”,代表着团圆的意思。甚至还有这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南方将冬至称作小年,过了这一天又“老”了一岁。
老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其实作为传统节日,每个地区在冬至这天,都会有当地延续多年的风俗习惯。人们要做的就是把传统文化延续下去,让未来的年轻人,记得这些节日文化。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就是最好的瑰宝。
冬至过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既然到了全年最冷的阶段,那养生和保暖必须安排到位。
冬至过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外界的温度已经很低了,饮食方面就要以滋补类的食材为主,像羊肉、狗肉等温和的食物。而且气候慢慢变得更干燥,容易上火的食材,最好少吃一些。辛辣的火锅可以适当安排,但要记得多喝清火茶。
冬至后要多晒太阳,珍惜一切有太阳照耀的时间。坐在太阳下,不仅可以补充钙质,还能把身体“晒透”,从内而外的驱寒,让身体更加暖和。就算家里有暖气,也要适当出去晒晒太阳,这样身体才能更健康。
冬至,你们家准备吃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