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年糕背后的大文化
TUhjnbcbe - 2024/10/1 17:05:00

潮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高雅

迈入2月,香喷喷、糯叽叽的年糕又登上了浙江人的餐桌。蒸年糕、炒年糕、汤年糕、脆皮年糕、年糕泡饭……无数道美味的年糕不仅是舌尖上的悠长年味,也承载着独属于浙江人的“年糕情节”。

社交媒体上的新晋顶流

“给我一根年糕,我能撬起整个浙江!”

“浙江人的年糕是泡在水里当宠物养的!”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浙江年糕这个关键词,一大批令人捧腹的比喻映入眼帘,引得无数南方“小土豆”强烈共鸣,也让一众北方吃瓜群众惊呼:真的假的?

去年年底,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信息中心、浙江省旅游协会、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共同评定产生全省“味美浙江·百县千碗”道风味美食名录中,7道年糕菜榜上有名。既有咸香派代表——加入蘑菇片、笋丝翻炒的嵊州年糕,也有大名鼎鼎的慈城糖年糕,浙江人对年糕的热爱可见一斑。

“味美浙江·百县千碗”道风味美食名录中上榜的7道年糕菜图片来自浙江文旅

临近春节,杭州大马弄的年糕摊位前,购买年糕的大爷大妈络绎不绝。如果你问老板多少钱一斤,老板会豪爽地问:“你要拿多少?”

是的,在这里,年糕都是成捆地往家里搬,只买几块会显得有些外行。

大马弄里的年糕摊,白色散装年糕3.5元/斤,精装白年糕5元/斤,黄年糕6元/斤见习记者高雅摄

当然,浙江人对年糕不只有爱,对这个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也有一些无奈。

“浙江小孩过年的“噩梦”又来了。”“过年的时候能吃到消化不良......”

随着网络的传播,浙江人与年糕的“爱恨情仇”逐步走到了全国人民面前。大家或调侃、或吐槽,但不可否认,不论双方“辩友”如何论据详实、感情充沛,都会在一句“在浙江不吃年糕那就不叫过年了”中结束battle。

年糕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食物,既可以让人无法拒绝,又可以让人无可奈何。

社交网络上关于年糕的“吐槽”

百搭又百变的灵感缪斯

浙江的年糕文化由来已久,以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宁波慈城水磨年糕为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传说战国时期,吴王沉湎酒色,伍子胥在宁波慈城作战,预感国家有难,就偷偷以糯米制砖,埋于阖闾城下。伍死吴灭,又逢荒年,百姓们挖地三尺,靠糯米砖挨过荒年,所以,浙江百姓对年糕有着特殊的情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谐音“年高”的年糕已经成了一种吉利的象征,演变为民俗节日中的应景食品,而除了能吃之外,浙江人还把年糕玩出了花。

米塑是温州独有的传统民俗工艺,是用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的民俗工艺。这些作品大的高达数米,小的只有二三厘米,大都用于喜庆节日和庆祝寿辰等。

米塑作品真假难分,甚至能够真正做到“鱼目混珠”。

温州市米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小红就为记者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曾经某次作品展演的时候,一条“鱼”被一位观展者用指甲捏了一下,问及原因,对方说:“这鱼,怎么一点腥味都没有。”

郑小红笑了:“这本来就不是真的鱼,这是年糕。”

郑小红用年糕制作而成的米塑作品见习记者高雅摄

这样的趣事还有很多,而郑小红认为最有趣的仍是米塑本身,她用如痴如醉来形容对米糕的感情。

“我的技艺是父亲传下来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支架等创新,”郑小红说,“能传递好这份文化,我深感荣幸。”

年糕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食物,既可以一脉相承,又可以千变万化。

行千里却剪不断的浓浓乡愁

除了能吃、能看,年糕于浙江人而言也是一种情感的联结。

几天前,杭州市临平区星桥街道枉山社区就聚集居民亲自体验了一把打年糕。随着“砰、砰、砰”的打糕声,白烟袅袅间弥漫起浓郁的米香,你搡一下我翻一下,不一会儿热腾腾的年糕便清香四溢。

枉山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许丽芳说:“社区希望通过老百姓家喻户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年糕活动,来增进居民间的邻里情,将社区打造为温暖、友爱、和谐的大家庭。”

正如许丽芳说的那样,在大家伙的欢声笑语中,得到的不仅有香喷喷的年糕,还有热腾腾的感情。

正在打年糕的居民们受访者供图

除此之外,年糕也是无数在外浙江人的乡愁印记。

春运前夕,长三角铁路部门在途经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近趟高铁列车上上新了多份平价套餐,最受欢迎的菜就是《繁花》同款排骨年糕。

在上海工作的王亚楠是个地地道道的杭州姑娘,前几天,她乘坐G14次列车奔赴北京出差一个月,将独自在异乡度过春节。

被问到在外过年是否会想家,亚楠点了点头,随即给记者翻出了手机里排骨年糕的照片,她说:“想是想的,但在漫漫路途中吃到了排骨年糕,家乡的这份温暖便会伴随我到达寒冷的北方。”

年糕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食物,既可以治愈旅途的疲惫,又可以缓解缕缕乡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年糕背后的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