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这是清末时候流传的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诗里的食品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年糕”。在中国,年糕是一种节日美食,人们通常在春节来临之际食用,它寓意着一年比一年好,表达人们新年新希望的美好愿望,而“年糕”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春秋末年,吴国伍子胥与孙武一起辅佐阖闾,伍子胥在军事上颇有才华,在他和孙武的共同效力下,吴国攻楚灭郢,他二人也因此深受阖闾的信任,伍子胥更是受封大夫,参赞国事。但是,在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专横跋扈,坚持完出兵攻打齐国,北上争霸,对伍子胥数次进谏提出的“联齐抗越”置之不理。万般无奈之下,夫差只得领兵攻打齐国,并不出意外获胜。消息传回吴国时,举国欢喜,可此时伍子胥却是满腹愁绪,他明白自己曾经苦谏劝阻已惹吴王不满,此时又立下大功,将来必遭杀身之祸,于是便叮嘱心腹说:“日后我遭祸而死后,如果国家有难,百姓无粮可食时,可到象门城下掘地三尺,定能挖到可食之物。”归国后,过了不久,伍子胥果然被害。在伍子胥死后不久越国袭击吴国,重军围困吴城,城内军民面临断粮危机,这时伍子胥的心腹们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叮嘱,于是赶紧到象门,象门地下三尺下,埋藏着许多用熟糯米压成的“城砖”,在危机的时刻,吴国军民靠这些“城砖”度过了难关。从此,每逢过年,当地人民都要做这种“城砖”来吃,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而这些熟糯米的“城砖”,便是我们今天所吃的年糕。不过,相比较过去,今天的年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比如多用糯米和枣子,将年糕做的很粘,人们相信吃了这样的年糕生活会越来越好,步步高。不仅仅是年糕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风俗各异,于是不同地区的人们也就有了用不同食物在辞旧迎新之际表达对未来期许的习俗,南方大多吃年糕,而北方大多是以“蒸”的食物为主,如饺子,包子和馒头。不过在北方,吃的食物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蒸”,寓意着蒸蒸日上,代表着人们心底最朴实的愿望,那就是一天比一天好。与此同时,北方人的吃蒸饺子,包子和馒头,也和年糕一样有着传奇故事。在北方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位医圣(张仲景),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为人心地善良且心灵手巧,不忍心贫苦的老百姓受饿,于是用野菜和面团做出一笼又一笼的饺子,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来医圣去世,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春节的时候做饺子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同时饺子又取“更年交子”之意,人们通常在大年初一吃饺子,希望新的一年交好运。相比于饺子,吃馒头的习俗没有那么传奇,但是北方人却用一双巧手,将馒头做成不同类别,赋予了不同寓意。北方人将馒头又称为“饽饽”,常见的主要有寿桃饽饽和鱼香饽饽两种,其中寿桃饽饽主要是献给王母娘娘,希望在神明的保佑下,全家人健康幸福,而鱼香饽饽则是讨个好彩头,象征年年有余,家家富足。无论是饺子还是馒头,简单的食物后蕴藏着人们深深的期待。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注重饮食,用食物来庆祝佳节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笔者也相信,也正是由于这份热爱和向往,春节才更添了欢乐与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