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一种传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情结。它穿越千年,行走于农村街头巷尾中和都市高楼大厦间。只要滚烫的血脉里氤氲着华夏民族的情感,你就永远抵挡不住那撩人的年味儿。
年的冬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病*如同洪水猛兽般汹涌而来。那年的春节,是在防控防疫中度过的,过年似乎已被遗忘了。年春节将至,奥密克戎病*依然猖獗,防控防疫任重道远……
过年,感觉已经有些遥远,甚至没有太多期盼,年味也越来越淡了。过年就在眼前,才想起来,特别是想起,小时候过年,虽然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却是那样鲜活。
童年留给我对过年的回忆是,放爆竹、贴门神、写春联、走亲访友、吃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这些难忘的场景就像“年”这棵大树上的枝枝节节,让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总之,那时的年味儿浓,浓得渗透到你的骨子里、生命中。
吃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爸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等全家人都坐齐,便把丰盛的菜肴摆上桌面。爸爸指着菜向我们一一解说,如“鱼圆肉圆”,象征“团团圆圆”;“腊肉年糕”,象征“学业攀高”;“青菜香菇”,象征“亲热和谐”;“鸡汤粉丝”,象征“健康长寿”;“红烧全鱼”,象征“年年有余……”每道菜都是祈福,吉祥谐音,寓意幸福。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喜气洋洋。终于开吃了,在“过年好”的笑声、掌声中,我们接过长辈送上的压岁钱。
正月十五既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又是元宵节。清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母亲已为我们备好了猪油、黑芝麻等食材,爸爸和我负责揉糯米粉和面,妈妈和姐妹们一起拌馅儿。不一会儿,一个个滑溜溜的汤圆在案板上整齐划一地排着队。汤圆出锅时,我们兴奋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品尝着亲情。那种甜蜜、幸福,至今难以忘怀。我悄悄地把包着一枚一角硬币的汤圆盛到小妹碗里。小妹一口咬下去,露出惊讶的神色,我们一齐高声祝福,“咬到幸运,健康快乐”!
如今过年,年味儿有时像天边飘飞的云朵,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没有寒风飘来的烟花火药味,仿佛缺少点什么。其实,公园、商场、饭店人头攒动,特别是闹市的夜晚人如潮、花如海,五彩缤纷的灯光,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如何过好年,全看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老先生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独自与笔墨对话。你可以与家人相处,享受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欣赏美景;同样可以像钱老先生一样围炉煮茶,捧书夜读……
随着年龄增长,过年对我们来说,即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就会从你的指尖悄悄溜走。把握当下,惜时如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或喜爱之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孙开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