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福建北部一小吃主食该字很多人可能不认识食
TUhjnbcbe - 2023/9/22 20:19:00
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乡村粿事

陈理华

职务作品、受权发布。

标签:美食、美食文化、民俗、旅游、旅游文化、闽北、福建南平、建瓯、福建旅游地理、福建美食民俗、小吃、散文随笔

一,粿品里的民俗与地方色彩

千百年来,芸芸众生,沧海桑田中,多少人间风雨,都被历史烟尘涤荡得支离破碎,唯有固若金汤的粿品,被一代代保存下来。

水稻在我国南方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最早尝到喷香米饭的南方人有着以大米为主食的习惯。勤劳聪明的闽人在漫长岁月里,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用大米制作各种糕点方法。在众多糕点中,粿在闽人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粿的品种繁多,其制作要求精细、调味多样、烹调考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讲究的是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搓成的粿形状多以圆为主,取其团圆和谐之意。最后形成一种独有的风味,形成食文化的一个缩影。粿的真正精髓在于早已根植于千千万万普通人家庭中,融入节庆文化里。

粿在闽人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功用。首先,粿被作为祭神拜祖的必备贡品,在祭品里仅次于“三牲”。巧手的农妇,把柔韧绵软的粿捏搓成各类动物模样,祭祀祖先或神灵。用以寄托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祈求平安。在乡村粿品除了用于祭祀之外,更多的是用以平时改善生活和节庆之用,蕴涵着浓厚的地色彩。

如果说年糕以沉稳老练著称,那么各类粿品就是以热闹张扬而闻名。糕身份高贵,有着逼人的富贵之气;粿出身平凡,其身上含着的是人间烟火之气。

粿,米食也。在物质十分匮乏的远古年代,粿这样的美食在乡民们心里尤其显得珍贵,故而生下来的孩子,有许多就直接叫上与粿有关的名字了。在乡村很少有人用糕做名字,但用粿直呼人名的遍地皆是。什么黑米粿,白米粿,糙米粿,早粿,黑粿,白粿,粳米粿,粿包,粿巴,滋粿,粿包菜等等不一而足。

二,粿的种类

1,说起粿事,在闽北,一年当中最早粉墨登场的粿是清明粿。清明粿里包含着鼠曲粿,艾粿,金樱子花粿。

据说,先人逢春荒时,常采鼠曲草,艾草,金樱子花拌其他杂粮吃或单独吃,借以求生。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美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和欲断*,杜牧的诗,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在这悲情画面前,用什么来纪念逝去的亲人呢?闽北人用粿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清明节扫墓祭祖活动中少不了粿。用粿祭,用粿当祭品除了表示对祖先德泽的感念,还表示对亲人的无限哀思。

(1)鼠曲粿,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广阔田野上到处一派欣欣向荣,一条条弯曲的田埂和一丘丘梯田上就会冒出许多灰白色的一种小草,这草乡民叫它——鼠曲草。村妇,小孩,在这个大好时节,会挎着竹篮,背着竹篓,到田野上把这些草带着春意的小草采下,各着大米做成粿。鼠曲草有除毛去尘之功,吃鼠曲草,能清除体内垃圾,有着美容健体作用。

(2)艾粿,山村的小路边,春天一到,地头上会齐刷刷地冒出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艾草。这睩铺天盖地的野艾草,满世界蓬勃着生机、散发着清香。采摘下来,用糯米做成的球形有馅的美食。这种粿叫清明粿,也有人叫它艾窝窝。因为艾草能产生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民间认为艾草能驱除妖魔*怪等邪恶东西。所以吃艾粿不但有强身健体,不生病,而且还有避邪之效。

(3)金樱子花粿,春夏之交,闽北山区湿气重,采下那一蓬蓬洁白如玉的金樱子花来做粿,有利尿、解*、祛风驱湿之效。

2,立夏粿: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这天太阳到达*经45度,古人以此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在民间也一样重视立夏这个日子。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一到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大锅米粿,村子里一片粿香。

俗谚说:“吃了立夏粿,就要捋大腿。”意思从立夏这天开始,农民就要开始下田做重活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农忙来了。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我们这儿把立夏吃粿吃、蛋统统称之为“钢夏”。意思就像打铁匠给他的刀具加上钢一样给自己身体进补,让自己增加一些力气,好干农活。从“吃了立夏粿,就要捋大腿。”这句俗谚来看,立夏粿还有农人自己犒劳自己的意思。

3,仲元粿:仲元节,家家要制两种粿,即早米粿和龟子粿。

(1)早米粿,做好后搓捏成粿猪,兔子的样子用以祭祀祖先。

(2)龟子粿,顾名思义,就是样子像龟。古代,我们的老祖宗以龟祭典。后来活龟不好找,逐渐以龟的米食代沿用至今。那是人们求吉利求长寿的象征。

3,满月粿,家时小孩满月时,要做上一大锅满月粿,分给左邻右舍。一般来说是头胎。满月粿不包馅,只是搓得如鹌鹑蛋大小,用小碗装一碗送人。这些送人的粿,一来是主人家表示对新生命的庆贺,二来就是要大家一起来祝小生命健康成长之意。

4,麻滋粿,所有红白喜事时做的粿。做面寿,娶媳妇,嫁女儿,做生日,上梁,一年一度的庆丰收,老人过世时做来吃的粿。

5,白粿,*粿,是一种专门为过春节而准备的美食,这种粿在乡村,每家每户都要做。因为一年只做一次,一般都在上百斤以上。打白粿和打麻滋粿一样,最少要三个人以上才做得成,是一种集体活动,是乡村吃食方面的一项浩大工程。

三,粿的禁忌与传说

粿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吃的,首先,过年不吃粿(指的是用早米磨浆做成的粿)到了蜡月二十四,家里就不能做所有的粿了。另外,家中有人做月子时不能做粿,但满月这天要有满月粿,有人生重病时不能做粿,若是家中有老人过世,出殡后,至少要等六十日才能做粿。

据老人们说,做粿是热闹,且要动刀,被认为不祥。那菜刀在铁锅上铲锅巴会发出剌耳刷刷刷的剌耳声音。这声音对神灵,对刚死去人都是一种极大的不敬的,对小孩,对病人不好,所以在以上这些特殊的时期,是决不能做粿的,否则就是犯了大忌。

还人办喜事时打麻滋粿,用的是白沙糖拌芝麻或豆末(即*豆用火炒熟,磨成细末)忧事时只用红糖,不放芝麻之类的东西去增加香味。

麻滋粿这种地方小吃,包含有历史文化味。传说麻糍粿早时称之为“胡麻饭”。武夷山天游峰北侧,有一条涧叫胡麻涧。传说先秦时,武夷君、皇太姥与魏王子骞等十三位仙人,在幔亭峰上举行幔亭宴,宴请开拓山岭、异川夷岳的武夷山村野之民。宴会上除山珍海味外,有一道美食来自村野百姓的馈赠,那就是胡麻饭。

有关麻滋粿的传说:当年幔亭招宴中,武夷十三仙人吃了胡麻饭(即现在的麻糍粿)。众仙人惊叹不已。于是他们就在胡麻涧,现今天游北峰一带开辟山地种芝麻,又在北峰的山坳里开辟水田种糯米。且年年秋收后都要呼朋引伴做胡麻饭。做胡麻饭的传统沿习下来,现在民间叫打麻糍粿。

那时武夷山村野之民就懂得使用石制工具来加工以大米为主的食品。村野之民一年内要祭两次社,春社“祈”,祈求风调雨顺,而秋社“报”,报答五谷丰登。祭社时在打麻滋粿用以祭祀。

建阳喧一带,每年的秋收后,村民要吃“洗格粿”。‘格’是闽北人用以打谷子的农具,四四方方,用时三面围一张竹席,格里放一架小竹梯。

谷子收完后,这个‘格‘就要洗净,收藏起来,等到明年秋收时再用。出于对粮食的崇拜和对劳苦功高的格的爱护,这里的人就把欢庆丰收的粿,叫做“洗格滋粿”。制作“洗格滋粿”。村子里吃洗格滋粿时,是集体进行的。只有麻滋粿,没有菜,也不要桌子,大家站着嘻嘻哈哈地吃,吃饱就行。

*米粿:传说*米粿这种食物的得名跟*巢有关,*巢出征时跟山中一名樵夫所学,因*巢大*深得民心,故民众都积极响应而制米粿以助义*。此后,米粿因被义*征用而闻名,民众亦因为纪念*巢义*而把此米粿更名为*粿。*粿是闽北民间极富特色的粿,传说能吃上*米粿表示本年的丰收,预示着来年的希望。

四,各种粿的做法

1,清明粿,在乡村,清明这天一定要做粿,做粿选用早米,选好的大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至米微微发白,米软了后。拿到石磨上去磨,磨成的米浆不能太稀,太稀了做成的粿就叫烂粿,搓不得。

将磨好的米浆徐徐倒入温热的锅中,再加上些碱,从前用的是自己家里烧制的碱,也就是用豆萁或砍来洋香(一种灌木)晒干,烧成灰,装在一木桶里待用。做粿时,在爪篱铺上纱布装上灰,浇上开水,沥下的碱水用以做粿。现在的人用的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食用碱,用刀削下一些。当然,碱不能放太多,太多,做出来的粿不但不好看,还不好吃,也不能放太少,太少碱的粿就少了韧性。

倒进大锅里的米水浆,在徐徐的搅拌中慢慢变成固体,这时不用再搅拌了。将已成固体的粿用锅铲在锅底抹开,盖上锅盖,稳火慢慢地烤,直烤到锅底下我锅巴渐渐一厚起来,香味透出锅盖,弄得满世界都是粿香。这样,把粿舀起,锅巴用菜刀铲起,放上些油,锅巴再往锅里走一下,一锅油腻喷香,又酥又脆的锅巴就这样好了。包上粿菜,吃着……

刚才舀起的粿倒入锅中继续焖,直到粿熟,舀起的粿用筷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手心上抹上油,拿一块放入手掌心,压成粿皮,包装,搓成成鹅蛋大小,码在竹篮上,再放到锅里蒸一下。这些热气腾腾的粿包,一缕青青草香,奇特的味道,匝在唇齿间的回味,绵绵地回荡在青山绿水的润泽中。静静的滋养着村庄,滋养着村民的身体。

2,喷喷清香,呈深绿色的鼠曲粿有两种做法。要做鼠曲粿,首先到田间地头采来鼠曲草,用一筛子,将草倒上,捡去杂草,放入清水中洗去泥沙。锅里烧上一锅开水,鼠曲放入锅中捞一下,看那草变得深绿色,马上捞起,挤去水份,放案板上用刀,剁碎,拌入磨好的粿浆中。其做法与清明粿一样。倒入温热的锅中,焖到熟。就是质优、味美、香色的鼠曲粿了。这粿,深绿色的像刚从深山开采出来的不染尘埃的碧玉,味甘,有着草的清香。这些静静地码在盘子上或篮子里的鼠曲粿,以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一种不需要被文明知晓的和谐。

鼠曲粿去毛除尘,有着清脾健胃之作用。不过,它是有季节性的食品。所以。只能在一定时期才吃得到。

另外一种做法是将拌上鼠曲草的米浆,放上糖,锅烧热,放上油,舀上一勺,放入锅时抹平,待边上微微卷起,用刀铲起翻过一面,直到烤熟,状如饼。如饼的鼠曲粿青青草绿贮存着几度流年,若梦浮生,时光剪影。

3,艾粿,在春末夏被原野上,刚长出来的野艾草摇摇曳曳,采摘那些嫩嫩和尾巴,洗净,放入有碱的开水中捞,然后剁碎,拌入磨好的米浆中。这里的米浆是用糯米按三比一的搭配方法,磨成浆右粉,将切好的艾草拌入米粉或米浆中,先将有着艾草的米浆搓成薄薄的皮,包上菜。放入蒸笼去蒸熟。掀开盖子,热气腾腾里,一个个如碧玉般的艾粿冒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一时间,那香气弥漫开来,全世界仿佛都趺进这艾粿的香里去。

4,金樱子花做的粿,在金樱子花开时采来花,洗净,拌入糯米浆中,放上糖,热锅放上油,舀上一勺,放入锅时抹平,待边上微微卷起,用刀铲起翻过一面,直到烧熟。不但外观奇特雅气,口感滋润细腻,淡甜。像及那些唯美情感,在历经了纷纷扰扰羁绊后,于红尘中淡然处世。

5,龟子粿,用料是糯米,早米,按三比一的方法搭配而成。磨好的米浆,用糕袋子装好,放入磨上压去水分,压成薄皮包了菜,菜有两种,咸的,和甜的。包好的龟子粿,再用鲜芭蕉叶整个包起,放入锅里用大火蒸熟。拿开裹着的芭蕉叶里面是一个像龟子一样的粿,这粿汉白玉一样光洁柔润,清明朗润,月淡风清。

6,白粿与*粿:腊月中旬,村子里就开始粿香飘逸,为过年增添了几许年的味道。

粳米是专门种来打白粿和*粿的。打粿是一项集体活动,也可以说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最少要有两个男人才能进行。男人护责打粿,家庭主妇则麻利地在一大木盆里淘米,捞米,小孩烧火。

早已浸泡好的米,被捞出,沥去水份。大铁锅里大半锅水烧沸后,白白的米放下锅里,滚两滚,形成米蛋(就是半熟不熟,还没开花的米,我们这里叫米蛋)用爪篱捞起,倒在石山臼里。男人用一碗口粗的叫做大山猪的木杵,一下下地捣成粿菜。也就是那些米蛋基本粘在一起。粿菜捣好后,被从石臼里端起,放在一张早就洗净的木桌上,众人齐上前,将还温热的粿菜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码在一个特大的木饭桶里放到锅里用大火蒸。蒸熟的粿菜再次倒入石臼。

这时,一个人双手高高举起木杵,对着粿菜捶打,旁边一个半弓着腰的拨臼人,当打粿人的木杵举起时,伸出双手很快地把石山臼里粿拨弄一下,目地是让粿能打得均匀。两人很默契地配合着,轮流着打与拨。一臼粿下来,两个男人都累得满头大汗。

粿在案板上搓成条或压成饼。压成饼的粿,主人会拿上几块,放在沾上红花的粿印上印上红红的福字和春字。印有字的粿不能放入水里浸泡。福字的在过年分岁时摆在供桌上,代表着一家人永远都过着丰衣足食、生活美满的日子;春字的粿饼是迎春时用的,几块白粿上的红春字,代表着这家子在一派勃勃生机里,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在前头等着他们去迎接。

搓好的粿晾干后,码在可以装上上百斤粿的大缸里,倒上清清冬天泉水,一直可以吃到来年的四五月。浸粿的水一定要冬天的泉水,立春后的水浸粿,是保存不了几天就会坏了。

有一部分粿,主人趁它还柔软时切成粿丝或粿片,晒干后贮存。要吃时随时抓几把放到水里泡软。或到缸里捞出几根,切成片或丝炒来待客或自己打牙祭。这粿吃起来软糯细腻,滋味清香。白粿*粿里有着秋天斑斓的成熟和丰裕。

作为干粿丝收藏起来的粿不能不能晒,一晒就开裂,碎得不成样,只有放阴凉处,晾干。另外,无论是打粿、凉粿,都要远离家里的酿酒潭,否则粿就会变红,不能吃了。

*米粿做法,取自山中一种叫山茄佬的灌木烧成灰的汁或用桅子来给粳米染色的。这样制作出来的*粿色*如金。而经过了这种处理后,米会变得更香也更容易消化,可数十日而不坏。

白粿、*粿色泽晶莹,很韧,很有嚼劲,滑溜溜的,味道独特。都可以用煎、炒、炸、蒸的方法。无论用哪种,很好吃哦!

7,麻滋粿,糯米浸泡一夜,将糯米捞起,放饭甄里去蒸,蒸至米熟成饭,倒入石臼中,以木杵捶打。其打法与打白粿一样。使原本一粒粒的米完全融合在一起,变成柔软棉团状。显得温情婉约。等待着去赴约一场乡村简单古朴的宴会。

然后将芝麻炒熟碾碎,将捣烂的粘饭撮成一小团一小团,放到糖与芝麻粉里滚,香味浓厚的麻滋粿就做成了。

总之,那些粿体白如凝玉,Q劲十足,入口爽滑细腻,让人回味无穷的粿,是乡民心中的最爱。

陈理华,女,笔名:岭头落雪,当过农民,做过老师,打过工。从年开始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约一百万字。其文字纯朴,细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真实感。已出版出版民俗文集《八闽闲话》和散文集《触摸阳光的温度》等。现为苏白传媒本部策划部实习策划编辑。

发稿、运营:苏白传媒本部新媒体运营专员小洁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北部一小吃主食该字很多人可能不认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