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家长在后台留言说她家宝宝一岁了,之前不知道宝宝不能吃蜂蜜,认为蜂蜜营养价值高,于是每次喂宝宝喝水的时候都会放一点,最后发现宝宝经常便秘,到医院一查,结果医生告诉她这是蜂蜜中*导致的她想通过这件事情告诉广大的家长们,给宝宝吃东西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所有营养价值高的东西都适合宝宝。
在此呢,非常感谢这位家长的分享,给广大家长敲了一记警钟,宝宝的饮食安全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那么,家长在宝宝的饮食方面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呢?
一、果冻,布丁
如果问宝宝最爱吃的零食是什么,那么果冻布丁的位置肯定是靠前的,酸酸甜甜又很Q滑爽口,但是请注意,果冻、布丁等胶冻食品是以水、糖和增稠剂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不仅不利于宝宝肠道的吸收,而且还具备一定的潜在危险性。
央视就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名三岁小男孩在家边玩边吃果冻,突然出现呛咳,继而面色紫青,医院时,小男孩已经停止了呼吸,诊断原因是气管异物。这样的新闻消息并不罕见,而且多食果冻还会导致宝宝多动症等行为障碍。
二、鸡蛋
鸡蛋被认为是营养价值很丰富的食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补充人体每天所需,于是就有人每天喂宝宝吃好几个鸡蛋,但是,鸡蛋真的吃得越多越好吗,其实不然,宝宝的肠道是很脆弱的,其消化器官,黏膜正处在发育阶段,对宝宝而言,鸡蛋是一种很难消化的食物,有些家长还喜欢用开水冲鸡蛋给宝宝喝,由于鸡蛋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不能完全被烫死,因而容易引起腹泻和寄生虫病。
鸡蛋还具有发酵性,宝宝的皮肤如有生疮化脓,吃了鸡蛋会使病情加剧。1~2岁的宝宝,除普通食物外,每天吃1~1.5个鸡蛋就足够了。给宝宝吃鸡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为好,不宜用开水冲鸡蛋,更不能给宝宝吃生鸡蛋。
三、蜂蜜
蜂蜜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种食品,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蜂蜜既没有果冻布丁那么多的添加剂,也没有鸡蛋那么难吸收,加在水里,牛奶里就给宝宝喝下去了,感觉对宝宝没有危害性,恰恰相反,未满一岁的宝宝不宜吃蜂蜜。
因为蜂蜜中会含有肉*杆菌,会引起宝宝中*症状,导致宝宝便秘,食欲减震等并发症,小于6个月的宝宝更容易感染此病。虽然宝宝发生肉*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还是建议,在宝宝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一岁以上的宝宝喝蜂蜜建议每次少量,温水冲服,饭前1-1.5小时喝最好。
四、坚果
有宝宝的家庭经常会被零食,其中少不了坚果。因为父母们都知道坚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维生素较高,在孩子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方面都有很好的功效。可以补充孩子所必须的各种的营养成分。一般来说,孩子年龄越小,添加辅食种类越少,而且,应该是越稀。很多家长会觉得宝宝长牙了、能咬了就可以吃坚果了。
但实际上3岁以下的小宝宝不易嚼碎坚果,而且吞咽反射还未发育完善,即使能咬动坚果,也不能充分咀嚼,大颗粒仍然容易卡住气管。而且堵住气管后若抢救不当,短短几分钟就可能丧命。一定要注意的是,一般超过八个月,给孩子加上这种辅食。一定要把这种东西弄成糊状,不能直接给孩子直接服用。
五、元宵,年糕
很多地方逢年过节都会有吃元宵或者吃年糕的习俗,走亲戚串门往往难免喂宝宝吃一点,但是,元宵是糯米做的,宝宝吃下去会不易消化,给胃造成负担,糯米还会加剧胃酸反应,导致宝宝胃部不舒服,最重要的是,糯米很黏,可能会噎到而导致窒息,及时充分煮熟,切成小块,宝宝也可能因为咀嚼能力不足而导致意外。
列举了以上几种比较常见的食品外,还有不胜枚举的垃圾食品,比如薯条、辣条、可乐、薯片等等,吃了对宝宝身体一点好处没有,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预防
将一切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前期预防是最重要的环节,要随时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逢年过节回家,难免有亲戚将一些能吃的,不能吃的往宝宝嘴里送,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站出来及时制止,面子事小,孩子事大,不要等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宝宝还小,有的会过敏,有的消化不了,更有的还会致命,平常宝宝玩耍的时候也要注意,将一些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尽量放在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
二、急救措施
如果有宝宝不小心误食了这些东西,发生紧急情况时,作为家长应该第一时间打急救电话,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例如:宝宝误食坚果导致呼吸道堵塞,父母应立即看看宝宝嘴里是否有东西。如果不必把手深到喉咙就能够到噎住的东西,就赶紧掏出来;
要是不行,就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腿上,用手掌拍他的背部。不到1岁的宝宝要让他趴在自己的前臂上,扶好头颈。急救措施是每一位家长必备的一项技能,可以将宝宝发生危险的概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