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夜间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居家养老“24小时服务链”日臻完善,更多精细化服务送到了老年人身边、床边、手边;农村失能特困老年人在有专业护理能力、有医养结合条件的机构得到集中照护,晚年生活有保障更有质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养老服务,老年人过上了智慧养老生活,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多项服务……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夯实根基: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成型
盛夏时节,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绿荫葱葱、鲜花盛开、景色宜人。早上8点,福利院的花园里传来阵阵音乐声。树荫下,精神矍铄的老人们有的在弹琴唱歌,有的坐在长椅上聊天,悠然自得,笑容洋溢在每一位老人的脸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交响曲正在这里奏响。
“住进福利院前,担心离开家人后没有朋友,没有人说话,住进来后觉得老年生活有滋有味。”今年已经90岁的罗爷爷在福利院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学习了绘画、茶艺、智能手机使用等技能,培养了很多兴趣爱好。如今,罗爷爷成了福利院里的“人气王”。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的老年生活,正是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生动写照。*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出发,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密集出台一揽子*策措施,民*部等部门积极跟进,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的十九大报告,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部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再到*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系列战略部署,为亿万老年人老有所养绘制了宏伟蓝图。
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养老服务第一次纳入国家法律;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务院层面部署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年,被称为中国养老服务“元年”,全面开启了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征程。
年9月,财*部、民*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近年来,各地已普遍建立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基本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截至年第一季度,老年人补贴制度惠及.5万名老年人。
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系列有力*策措施,直指为养老服务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部署了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9方面具体工作任务……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初步确立了以法律为纲领、国务院*策文件为基础、部门专项*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指引养老服务工作在正确轨道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处处可及: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上午10点左右,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的友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赵玉珍老人正在做早操。作为一名全托老人,她不仅吃住都在这里,每天还和其他老人参加中心组织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友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成都首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内设健康评估室、康复室、养老房,能为社区内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医疗等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
赵玉珍老人在家门口享受的一站式服务,得益于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推行。不只在成都,年以来,民*部会同财*部先后在全国个地区开展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各试点地区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优质贴心的养老服务中乐享晚年。
从日间到夜间,各地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完善居家养老“24小时服务链”,护航老年人晚年幸福。
年,江苏省苏州市启动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建设,依托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将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填补夜间时段居家“类机构”专业照护服务空白。家庭养老夜间照护不仅为老年人提供起居照料、精神陪护、应急处理等基础服务,还可以满足家庭保洁、代买代购、临床护理等个性化服务需求。
家住苏州市古里镇的吴女士就是这一*策的受益者。吴女士的父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每天还需要靠导尿管排尿,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因长期照顾失能的父母,吴女士身心俱疲、压力很大。在得知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的消息后,她立即提出申请。有了夜间照护服务人员的帮助,父母得到了更加专业的照护,吴女士的压力也大大减轻。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在我国,包括吴女士父母在内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万人。近年来,各地瞄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失能失智长期照护等方面,推陈出新,精准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探索出了“新路子”。
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有序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将养老床位“搬”进家;北京市丰台区开展给失能、失智老年人看护者“放个假”的“喘息服务”;上海市长宁区推动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建设,提升大城市养老的温度。
目前,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截至年第一季度,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6万张。
回应期待:晚年生活有“里”更有“面”
走进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处处可见智能化设施:智能体检设备、远程医疗、智能家居展示、智慧餐厅、实时显示线下家*服务进展的电子屏……
“奶奶,您今天身体怎么样?可以下床了吗?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们……”在虚拟养老院调度指挥中心,话务员于倩正在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了解老人身体状况。营养餐准时配送上门、全科医生定期巡诊到家、智能传感器实时收集老人体征数据……一座没有围墙、没有床位的虚拟养老院让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四大领域的多项服务。
年12月,城关区创建由*府主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虚拟养老院,依托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虚拟养老院的‘信息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平台以及‘智能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我们能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等,为他们准确地提供定制服务。”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
作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之一,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是我国智慧养老快速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目前,民*部等部门已开展了五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共评选出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86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上海市杨浦区积极推动“数字化养老院”建设,利用物联网和无线传感技术,对老年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和风险防控;河南省鹤壁市以建设5G试点城市为契机,构建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湖北省武汉市探索“虚实互通、家院互融”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信息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正走进千家万户,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街道西峰寺社区的陈奶奶,今年73岁,患有心脏病、风湿等多种疾病,走路不太利索,生活很不方便。适老化改造实施后,她家的卧室换上了智能灯,浴室配备了洗澡椅,地面铺了防滑垫,马桶旁安装了扶手等,同时还新添了折叠轮椅和助步器,生活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改造后方便多了,上厕所、洗澡更安全了,改造花的钱,都是*府出的。”陈奶奶说。
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年,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府补贴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年,《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发布,提出“十四五”时期支持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如今,适老化改造在全国各地加速推进,居家养老更有质量、更有温度。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等地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或者低收入群体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根据改造项目内容,补贴标准达到每户元至1万元。
补齐短板:爱老护老暖流持续涌入农村
“感谢*的好*策,让我能够安享晚年。”江西省兴国县田庄上养老中心的郭爷爷感慨地说。多年前,郭爷爷不幸患上脑梗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身边无人照料。在当地*府的帮助下,郭爷爷被送到田庄上养老中心集中照护,接受专业治疗和康复训练,身体逐渐恢复,精气神也足了。
郭爷爷所在的田庄上养老中心医院和中医理疗馆,还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入院老人床前就能看诊。为了让更多失能特困老年人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兴国县将农村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到有专业护理能力、有医养结合条件的机构进行照护。对照护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养老中心,该县在拨付生活供养补贴和护理补贴的基础上,每年还会根据失能特困老年人人数增加集中照护经费。
针对特困老年人,民*部推进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相结合,确保“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截至年第一季度,全国.7万名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中午时分,山东省莒县店子集街道城口村的李奶奶和郭奶奶一如往常,来到幸福院,一见面,老姐俩就手拉手聊起了天。宽敞明亮的餐厅内,志愿者为老人们盛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老人们吃着饭、聊着天,其乐融融。
幸福院还设有休息室、棋牌室。午饭后,老人们相约在这里休闲娱乐,几位老人专注地下着象棋,旁边不时传来打牌的喝彩声。老奶奶们围坐着话家常,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
近年来,莒县按照“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探索建立起“自我保障、子女赡养、社会资助、*府补助”相结合的长效运营机制,满足老年人的就餐和精神呵护需求,真正让农村幸福院成为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从年起,省级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对每张新建敬老院护理型床位补助—10元,对每个农村幸福院补助6万元,支持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山东省民*厅养老服务处处长宋坤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敬老院个、农村幸福院个,发展农村助老食堂个。
为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村的愿望,自年起,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部实施为期三年的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支持各地改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完善失能照护设备配置,推动形成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此外,农村互助养老、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等服务普遍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实现了省级全覆盖。在河南省新县戴畈村,当地精选素质高、人品好的留守妇女成立孝心护理员团队,为本村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形成了一支具有乡村特色的养老服务团队。
提质增效:夕阳事业焕发朝阳活力
午饭时间,不少老人陆续来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取餐,开始享受美好的午餐时光。饭菜有荤有素、软糯可口、健康营养又方便划算,老人还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定制餐食。连同30名行动不便、享受送餐上门服务的孤寡老人,中心共为约名老人提供长者餐。
目前,这样的长者饭堂,广州市已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市民*局二级巡视员易利华介绍,“近年来,广州市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市场力量发展养老服务。全市75%的养老床位、98%的养老服务综合体、97.5%的长者饭堂、95%的生活照料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社会力量已成为广州市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力量。”
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我国出台多项*策予以大力支持。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精简行*审批环节、改进*府服务等举措,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年,民*部相继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
去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市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策、提供运营补贴等措施,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目前,全市已吸纳近百家餐饮企业和物业公司,投入社会资本1.26亿元参与社区食堂建设,总体建设面积达到5.2万平方米。
筑起好巢穴,引来“金凤凰”。随着各项*策的推动和市场环境的优化,养老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有效扩大了服务供给,提升了服务质量。
让养老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同时,相关配套*策法规也要加速跟进。近年来,民*部联合相关部门就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综合监管等打出“组合重拳”,推动养老服务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用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民*部联合国家标准委印发《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确立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划定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红线”,明确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基准线”和“等级线”。
——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年11月开始,民*部在全国民*系统开展非法集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今年4月,由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中央*法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部等12个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为期半年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拉开帷幕,全国民*系统迅速响应、协同发力,全力推进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依法打击养老服务诈骗违法犯罪,规范整治养老服务涉诈乱象问题,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牢牢守住养老机构安全底线。年起,民*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为期四年的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排查近4万个养老机构,整治服务隐患42万余处。年,启动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领域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去年,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指导意见》,加强行业监管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常态化。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养老服务领域硬招实招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构建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亿万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成现实。据《中国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