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北广袤的平原大地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里鲜花盛开,绿荫遍地,书香满园,活力四射。这就是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文明单位——浚县一中。
浚县一中坐落于被誉为华北平原第一胜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这里是端木子贡故里,有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大伾(pi)山、浮丘山,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千年古运河。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云溪燕语卫水舟,橹桨声声入梦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秀美之地孕育了浚县这所最高学府。
浚县一中始建于年,秉承黎阳千年的文化底蕴,肩负家乡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钻之弥坚,虽几经坎坷,仍充满活力,并逐渐走向成熟,走向辉煌。先贤的思想润泽着浚县的山水草木,更指引着学校前进的方向,激励着锲而不舍的莘莘学子。浚县一中在近七十载风雨历练后,正迈着沉稳而矫健的步伐,走在现代化教育的道路上。
多年来,学校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员工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发展历久弥新,不断进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显著的成绩,为国家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大学生的摇篮和青年学子向往的精神殿堂。
一、薪火相传砥砺奋进
近七十年来,伴随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浚县一中的办学规模也随之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浚县一中在各级*委*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取得历史性进步。从借用古庙办学,到目前占地余亩的现代化学校;从县立初级中学的几名教师、几十名学生,到现在五千多名师生的宏大规模,学校的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浚县一中教育事业正在步入一个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年10月28日,浚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前身,浚县县立初级师范,正式成立。校址选在浮丘山上的“千佛寺”、“碧霞宫”、“城隍庙”等古庙处,同时由国家出资,在浮丘山东坡(今烈士陵园处),购置几亩山坡地,开辟成运动场。学校成立之始,仅有教师9名,学员37人。
年底,浚县县立初级师范,共有教职员工20人,学校组建了*支部。年春,学校中学部六个班,名学生,搬入新落成的西关校园。年1月,浚县第一初级中学改名为浚县第一中学,学校有高中生三个班,学生名,初中生九个班,学生名。年10月,浚县第二初中迁校于黎阳古城之东,大毗山西麓,即今黎阳中学所在地。年4月,浚县第一中学和浚县第二初级中学,整编为浚县一中,落址于今黎阳中学所在地!
至年,学校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教学教法得以改进,教学质量大大提高。这一年是建校以来高考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两个高中班共考入大学53名学生,升学率高达65%。
年初,学校更名为浚县中学,当时学校已发展为16个班。年,学校面向全县招收重点班,凭考试成绩录取了六个班。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浚县第一中学”,简称“浚县一中”至今。自此,浚县一中的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40年来,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年,在学校迎来建校50周年校庆之时,经过50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现代化学校的初步规模,占地8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实验室设备基本完善,语音室,微机室设施先进,图书馆藏书余册,阅览室订有种国内各种报刊杂志。设有教学班33个,在校生达多名,教职工名,其中市、县级科技拔尖人才三名,特级教师三名,高级教师33名,中学一级教师42名。
跨入新世纪,浚县一中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年至年间,周边市县兄弟学校迅速崛起,浚县一中校园面积小,校舍陈旧,无法满足全县人民的教育需求。学校领导在县委县*府的关心帮助下,审时度势,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投资建设了北教学楼,科技楼,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楼等,使浚县一中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为浚县一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制约浚县一中发展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为缓解校区占地面积小,学生人数多,校园拥挤带来的压力,年,学校筹建了浚县一中分校(原土产公司),占地面积31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教学综合楼、男女宿舍、餐厅等,可容纳多名学生,固定资产约万元。年8月,新校区(新的浚县一中分校)建成,原浚县一中分校(原土产公司)停止使用。
年,在县委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浚县一中与安林煤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在卫溪区筹建浚县一中分校,并于年8月开始招生运作。年8月,浚县一中整体搬迁至目前的新校址。新校区建有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后勤服务楼、行*办公楼等先进优美的建筑,学校总占地.86亩,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目前有92个教学班,在校生五千余名,教职工名。
学校自年秋季开学起,开创性地实行两部制的管理模式,通过两个学部的分别管理,形成学校内部良性竞争的格局,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进一步增强了活力,提高了水平。
浚县一中,受改革春风之吹拂,得开放土壤之滋养,经创新理念之催化,靠有志师生之耕耘,建校近七十年,承载着艰辛与汗水,铺就着鲜花和掌声,充满了光荣和梦想,不断发展壮大,在浚县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二、春风化雨硕果盈枝
学校自创建之时,就严格执行*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书育人做为中心任务,吸纳先进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量化管理,完善教学设施,营造良好氛围,使教学充满了活力,结出了硕果。近七十年来,不仅培养出了数万多名优秀毕业生,还曾摘取过全省文、理科状元桂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大学,都留下了浚县一中学子的足迹。其中,侯安岭、孙素琴、蒋煜东、付守海、苏平、常佳庆被清华大学录取;张学明、唐黎、李国强、姬利敏、赵昉、赵艳利、左尚飞被北京大学录取。
从建校至今,从浚县一中走出来的莘莘学子,很多人成了高科技人才、艺术泰斗、医学专家等,*、*、*、工、学、商等各条战线上,均活跃着浚县一中学子的身影。河南省原副省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河南财*金融学院院长李金铭,河南第一个女博士后杜晨霞,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霞,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凯波等均毕业于浚县一中。
多年来,学校高考升学率节节攀升,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年一本录取人,上线率14.75%,本科录取人,上线率79.50%;年一本录取人,上线率达到22.95%,比年提高了2.62个百分点,本科录取人,上线率达到87.3%,比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年一本录取人,上线率达到33.80%,比年提高了10.85个百分点,本科录取人,上线率达到90.10%。比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浚县一中,长期坚持严谨的治学方针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校训,以“自立自强,和谐创新”为校风,全体教师认真践行“厚德、敬业、启智、至善”的教风,发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全力争先的精神,摸索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沉淀成“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风,为社会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鹤壁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鹤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多次对浚县一中进行报道。学校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
省级荣誉有:
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先进单位”。
3、年被河南省教委评为“河南省中学管理先进单位”。
4、年、年、年、年连续被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学校食品卫生先进单位”。
5、年12月被河南省教委、河南省体委评为一九九九年河南省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5、年5月学校团委被河南省省委组织部评为“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7、年12月被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学校”。
8、年、年、年连续被河南省爱卫会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9、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10、年6月被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五好基层*组织”。
11、年6月,学校食堂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中小学一级食堂”。
12、年、年连续两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市级荣誉有:
1、年至年连续被鹤壁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或“先进单位”。
2、年10月被鹤壁市市委、鹤壁市人民*府评为“——年依法治县先进单位”。
3、年被鹤壁市市委、鹤壁市人民*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4、年3月被鹤壁市教育局命名为“鹤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5、年至年连续被鹤壁市教育局评为“普通中招先进考点”。
6、年12月被鹤壁市委、鹤壁市人民*府命名为“鹤壁市文明单位”。
7、年至年连续被中共鹤壁市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组织”。
8、年3月,被鹤壁市教育局、鹤壁市综治办评为“鹤壁市平安校园”。
9、年至年学校团委连续多次被共青团鹤壁市委员会评为“鹤壁市五四红旗团委”。
10、年3月,被鹤壁总工会评为鹤壁市“六好”基层工会。
12、年、年,被鹤壁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13、年浚县一中志愿者服务队被鹤壁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鹤壁市第五届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县级荣誉有:
1、年至年学校*总支被浚县县直工委连续评为“先进*支部”。
2、年至年学校工会被浚县总工会连续评为“先进职工之家”。
3、年至年学校团委连续被共青团浚县委员会评为“红旗团委”。
4、年9月7日浚县人民*府为浚县一中荣记集体三等功。
5、年、年连续被浚县县委评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
6、年至年连续被浚县县委、浚县人民*府授予“年度综合目标金杯奖或银杯奖”,其中年颁发奖金伍万元。
7、年至年连续被浚县县委、浚县人民*府评为“依法治县工作先进单位”。
8、年9月,浚县人民*府为学校荣记“集体三等功”。
回望学校发展的历史,沧海沧田,辉煌叠现,无数枝幼芽在园丁的浇灌下成长为参天大树,无数个懵懂少年升华练达成祖国各条战线上的精英,近七十年的历史是悠久的,也是短暂的,浚县一中的底蕴是深厚的,也是蓬勃的。今天的浚县一中正在校*总支、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踏着时代的节拍,快速发展,勇往直前。
三、与时俱进大展宏图
浚县一中做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级文明单位,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目前,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的教育现代化快速发展。为推动学校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浚县一中全体师生正在学校*总支、校委会的引领下,迎着教育改革的潮头,以乐观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团结务实、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传承历史,开创未来……
学校将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办学理念,树立“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健康人格”的办学目标,明确“内涵发展、特色培育”的办学方向,弘扬“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拼搏精神,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愿景,努力将学校建成豫北县域高中名校。
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学校将通过专家引领、科研带动、校本培训、岗位历练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发展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方法,开阔专业视野;通过组织观摩课、优质课、课例分析、课题研究、技能大赛等活动,让教师在观摩中借鉴,在对话中提高,切磋现代化教育技能,塑造个性化教学风格;实施“名师工程”,建立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搭建进取、开放、高效的学科名师成长平台,通过名师的带动、辐射、凝聚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建设一支*治坚定、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优秀教师队伍。
打造博奥班品牌。学校将优化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在教师选聘、班级组建、常规管理、资料选购等方面,为博奥班制定专属*策;组建浚县初中名校联盟,吸纳优质生源。倾力建设博奥班,使教学质量有新突破,让博奥班成为在豫北能叫响的品牌。
着力抓实高效课堂。学校将大力开展“一纲多模”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施。以新课改理念为纲,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创新”、“分层递进、异步教学”、“导学案引领、精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的有机对接与良性转变。
加强教科研工作,打造高效教学团队。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南,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依托,以集体备课为主、日常教研活动为辅,开展“导学案”编写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并完善教学资源库。
加强对高考命题、高考*策的研究。学校将建立考试研究信息题库,规范学科命题及考试。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双主”教学,命题规范、适度、科学,训练限时、有针对性,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积极探索适应新高考的教学方式。河南省新高考模式将于年秋开始实施,学校也将借鉴高考实验区的做法与经验,开展生涯规划建设、分层教学和“走班制”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符合高考改革精神、具有一中鲜明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建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将制定《浚县一中德育规范实施细则》、《浚县一中文明行为规范》和《浚县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规范行为为基础,以《评价方案》为指导,深化秩序建设,制定考核标准,建立学生德育评价档案;健全全方位表彰制度,开展优秀、文明等系列创评活动,辐射带动,达到学风浓、班风正、校风好,使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设一支敬业、精干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实行双向聘任制,从优秀教师中选聘班主任;建立班主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营造竞争向上氛围;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举办班主任论坛,提升班主任管理技能。利用“互联网+”平台,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做到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坚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将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拓展德育内容,结合国家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举行学生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感、责任感、幸福感;引导学生设计班级口号、班级建设理念、班级建设目标等系列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升班会教育功能,以仁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培养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打造魅力班会;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活动,进一步引领学生自治,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黎阳千年古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沐古城之华光,筑英才之沃土,浚县一中已成为黎阳大地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浚县教育的新名片。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浚县一中全体师生将在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努力奋斗,争取为国家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袁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