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这一天
我们北方有“回娘家”的习俗
也是大家走亲访友尝美味的时候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
食事
NO.1
过年吃年糕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那一口传统的家乡味道,
恰是人们最无法割舍的舌尖上的“乡愁”。
还记得小时候,每年大年初二去姥姥家,姥姥都会亲手做很多年糕,送给孩子们,一块块金*的年糕,蕴含着新的一年里,老人对孩子们所有美好的祝福。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是每年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年糕不仅寓意好,而且口感佳,一口咬下去,香滑细软,还有天然的米香味,让人食而不忘。
NO.2
年味藏在年糕
对于寿光营里镇53岁的刘天秀来说,蒸年糕是她的拿手活,因为女儿最爱吃的年糕。“每年过年,我们这儿每家每户都会蒸年糕,寓意一年比一年好,以后越走越高。”刘天秀说。
每年过年,刘天秀都会早早准备好蒸年糕的材料,给女儿蒸年糕吃。她将6斤黍米倒在面盆里,添加温水,和得差不多时,将煮好的小枣混合进去。然后将面团揉捏成窝窝头的形状,依次摆在锅中。
刘天秀介绍,以前她用冷水和面,后来听朋友介绍,用温水和面蒸出的糕更黏更好吃,就改用温水了。
尽管用电锅蒸糕更省力气,但刘天秀多年来一直坚持烧柴火,用大锅蒸。“用大锅蒸的糕更香,更有家的味道。”刘天秀边说边添柴,火苗升上来,炉灶里一片红火,不一会儿,热气冒出来,空气中渐渐有了年糕的香味儿。
蒸一锅年糕,光烧火的时间就得四五十分钟,在炉灶旁,刘天秀回忆起了她年幼时母亲蒸年糕的场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什么时候吃年糕就什么时候蒸。我们小时候,平时是吃不到年糕的,只有过年时,家里才会蒸一锅年糕。记得那时候,母亲蒸着年糕,孩子们就围着锅台等着,都盼着吃一口刚出锅的香喷喷的年糕。那些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转眼,我们都老了。”在刘天秀的记忆里,最好吃的年糕还是母亲蒸的年糕,软软糯糯的,吃一大口,嘴巴和心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
说话间,一个小时过去了,刘天秀停止了添柴,但年糕不能即刻出锅,而是需要“焖一焖”。
NO.3
年糕出锅了
又过了半小时,伴随着满厨房的热气,年糕出锅了。进锅时,年糕像一个个窝窝头,出锅时,年糕的身形都变大了,趴在篦子上,需要用些力气,才能把它们拉起来。刘天秀蘸着水,将两个年糕对在一起,凑成一对,放在提前准备好的案板上。一对对年糕像一个个“*胖子”,*色的黍米和红色的小枣凑在一起,很是可爱。
“年糕蒸好后放冰箱里,可以蒸着吃,也可以切成片或块,炒着吃,都很美味。”刘天秀笑着说,“我们小时候没冰箱,母亲就把蒸好的糕储存在缸盆里,等糕吃完,会发现盆底有一大片糕油,我们都会抢着吃,可甜了。忙活了一上午,一家人在午饭时边吃边聊,温馨无比。
刘天秀的小女儿说,妈妈蒸的年糕里有甜蜜有幸福,有对她的关心和爱。一家人围桌而坐,他们吃的是香甜的年糕,享受的是家的温馨
妈妈的美食,温暖又甜蜜
你还有哪些“妈妈牌美食”?
留言告诉我吧!
来源:寿光日报、寿光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