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总是期盼着过年,可是到底盼望些什么那时候并不知道,只知道过年会很热闹,能吃到许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能穿新衣服。
后来才知道期盼的大概是气氛吧,老家过年的气氛是很隆重的,从腊月二十三晚上的鞭炮声开始后,过年的味道便逐渐变浓直到初一上午结束后才会逐渐的消退。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面整天都会弥漫着诱人的香味:蒸咸菜、炖肉汤、炸丸子、炸年糕等各色佳肴数不胜数,不管平时生活怎么样年三十的一顿年饭肯定会像模像样的。我和妹妹隔一会就往厨房跑一趟看一会再跑出去玩然后再到厨房转悠一次,就这样乐此不疲来回的玩着、跑着,到不是因为那口吃的,就是想看看妈妈在厨房里的忙活劲儿,感受一下厨房里面热火朝天的氛围,那时候压根就没想到帮着干点活,现在想想真是有点汗颜了。
年三十的上午吃过早饭后贴春联就便开始了,一碗面粉加上半盆子水熬成黏稠的浆糊;再用一把稻草对折后做成的一把浆糊刷子,好用又应景,特别有过年的味道。家里的每一道门上都会贴上春联;而大门更是重要,一张近两米长一米多宽的大春联需要从中间裁开,不能使用刀具只能凭折痕一点点的撕开,而爸爸总是能裁的完整又利索。等把上联、下联和横批贴好后,横批上面还得再贴一层镂空成吉祥文字或者图案的红纸,我们家乡叫做“五福子”。这样整个大门的对联才算完成,往往贴一个大门春联的时间要多于其他几个门加起来,等到春联贴过后手上脸色都是从春联上染上的红色,非常的喜庆。
中午的时候一桌期待许久的饭菜如约而至的摆在我们面前,喷发着热腾腾的香气,围桌而坐后年夜饭就正式开始了;大人们推杯换盏,我们只是狼吞虎咽,那时候并无饮料一说,也只好用肉就鱼了。至今还记得妈妈那时候用芹菜和银耳放一起做的小炒,那味道真是香到了骨髓,如今妈妈拿着同样的食材也炒不出那个味道了,不知道是妈妈老了、我们长大了,还是原本的味道早已烟消云散了。
晚上天刚刚黑了的时候,家家都早已灯火通明了,这个时候有的人家便会拿出珍藏一年的红色灯泡来换下平日里所用的门灯,更加衬托出过年热闹喜庆的氛围。一顿饺子过后,便是孩子们的重头戏——放烟花了,虽然那个时候的烟花只是几根“魔术蛋”而已,那也是我们年三十晚上最快乐的事情了;几个孩子各自站在自家的门口比着谁手中的烟花放得高、谁的声音大、又谁的在半空中炸开的花火好看,真是开心的跳着、蹦着、唱着、闹着的直到爸爸打牌回来用两条红纸交叉着把大门从家里面封上才肯安稳睡觉。
第二天早上大年初一,夜里十二点一过便有人家开门迎接新年了,开门后必会放一挂长长的鞭炮来欢迎新年的第一天;只要有一家的爆竹声起,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落一直会持续到天大亮,真正的能感受到什么叫做“爆竹深深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春。”
每当这个时候妹妹总会隔一会问爸爸妈妈我家什么时候开门,一直要问到开门为止。等到门一开就会有成群结队的孩子上门来拜年了;当然,我们肯到也会出去拜年的,一群孩子结伴而行,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在人家门口一站说一句“到你家拜个年”,就会给许多好吃的糖果,而每当到关系要好的人家还会额外的得到一条糕。可是总是有害羞的孩子不敢喊这么一句话,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每次都喊话的孩子想偷懒不愿再喊了,没办法只能相商着轮流来说这句话了,每当轮到我说的时候我也只得硬着头皮的喊上一句了,连看人家的勇气也没有。糖果的诱惑太大了,让人不得不低下了头。
村里人当然不会计较这些,都会说着笑着的拿着糖果分给我们。等到我们有说有笑的吃着糖果,全村都跑遍了回到家时候,早饭已经吃不下去了,糖果和糕点已经吃饱了。
愿从这个新年的第一天起,山河无恙,你我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