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乌尼莫克铲雪车,它的轮子上有雪链,在厚厚的雪地上也能开!”
客厅里,年糕在向客人介绍他的汽车模型,老妈子我慈祥而又矜持地,等着客人的下一句:
“哇,这个你都懂,太厉害了!”
看得出来,这话是发自内心的,一点都不浮夸。毕竟,除了像糕爸这样的钢铁直男,大部分成年人,确实也是不知道乌尼莫克铲雪车是什么*。
然后,年糕脸上出现了和老妈子我同款的矜持笑容,其实我知道,他内心已经放起了一支小礼花,虚荣心和自信心又一次得到了极大满足。
这种时刻,不是不感慨的。
▲真的有雪链,你们看!
年糕小时候一直是个运动发展明显落后的孩子,9个半月开始爬、15个月才会独路……直到他18个月后开始展露出比较优秀的语言能力了,奶奶才在小区里扬眉吐气,终于有了一点可以大声夸耀自家娃的资本。
而且,年糕也一直是个有点慢热、内向的孩子,见了人不愿意打招呼、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去、到了公众场合特别黏妈妈。
就像我们的后台留言里,也总有很多妈妈,担心孩子太内向、不自信怎么办?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简直想回复一万个re!我儿子也是这样!
以前,我的建议更多是尊重孩子的节奏和个性,多给他时间适应,不要强迫,不要贴标签,带他适应不同的环境,等等。
今天,我想再给大家一个有用的建议:给孩子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是建立自信的基石。
作为一枚小小直男,年糕在不到2岁时,显露出了他对于机械和汽车的兴趣。记得当时家附近有一小片工地,年糕曾经着迷于站在路口,眼光晶晶亮地喊“挖机”。
于是,在这个爱好上推年糕一把,变得水到渠成。
每次我们出门,如果看到他感兴趣的车子,糕爸会停下所有事情陪他去看(留下在旁边发呆的我)。
▲在德国,爷俩停下来看扫落叶的车子
我买了很多汽车的绘本,还像升级打怪一样一次次讲得更细、更难。
去年十一出差去德国,假公济私带上了年糕,我和糕爸给他安排的一个特别行程,是去参观斯图加特的奔驰博物馆,和保时捷博物馆。
当我们站在整整7层都是车的奔驰博物馆时,年糕的眼睛就像是一下子被点亮了——我猜,等他十几年后第一次约会,看女伴的眼神大概也不会比这更闪亮了。
不久前,在年糕过4周岁生日时,我们也给他准备了一个惊喜:去上海看一次真正的F1赛车。
爷俩热烈地讨论了热熔胶的轮胎、赛车的底盘为什么这么低、今年新加的赛车人字托、怎么快速换轮胎……我,只负责感慨“哇,好快!”
虽然说大部分男孩子都是天然的“小车迷”,但是真正要推着孩子把兴趣变成爱好、把爱好变成精通,在孩子还无法自我推动的时候,确实是需要家长多做一些的。
这一点上,糕爸做得非常棒,他有一整套计划,带领年糕循序渐进地认识车子,不断填充完整他脑海里的汽车知识图谱。从认识奔驰,到熟悉奔驰G系列,再到了解这个系列背后的设计灵感,和汽车的机械原理——当我的孩子口中兴致勃勃地冒出火花塞、变速箱这样的名词时,我经常会有一种被无知支配的恐惧。
可以不谦虚地说,年糕在汽车知识上,确实比大部分同龄的孩子都要懂得多,而这,成了打开他内向性格的一个缺口。
▲在斯里兰卡体验真正的越野车
首先,这给了他谈资,成为孩子融入社交的工具。不管是在小伙伴还是大人面前,只要涉及到汽车的话题,他都愿意开口,而他每次开口,都会得到不错的反馈,这更加激发了他的自信。
这也让孩子更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让我在安慰他时特别有底气:你看,虽然你骑滑板车输给了同学,但你也有能干的地方,你汽车知识懂得比他多啊!
再不自信的孩子,一旦拥有了能接纳自己热情的兴趣爱好,就像拥有了超人的神秘披风一样,能带给他意想不到的力量——就像电影《奇迹男孩》里的那一幕:
天生面部残疾的男孩奥吉,整容27次还不像“正常”孩子,到10岁了,才第一次去学校。小孩子的好恶是很直接的,同学像看怪物一样盯着他的脸,吃饭没人愿意坐他身边,但体育课上球都朝他砸。
学校生活让他非常沮丧,但是他在科学课上的漂亮表现救了他——当科学老师做着有关折射的实验,提问这是什么原因时,全班只有奥吉能够回答出来。这让他走出了第一步:赢得同学的尊敬、交到朋友,慢慢融入校园生活。
所以我真的特别认同,每一个孩子都该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由兴趣引发的学习、最后达成的精通,能带给孩子的自信力量,也许远超大人的想象,这些快乐,才是能给孩子自信心的源头。而这个正循环一旦达成,孩子就会想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这也正是通向幸福和成功的秘密路径。
也许有妈妈会说,看糕妈你又是去德国、又是去F1的,兴趣的培养还不是要靠砸钱吗?
其实,每个孩子不一样,兴趣爱好的画风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李亚鹏在一个公开演讲里说过:李嫣的兴趣课,是二十四节气考察课和本草纲目调研课,是不是闻所未闻?
从李嫣1岁半起,李亚鹏就带着她去爬山;每到一个节气,就和女儿去十三陵水库观测气温、水温;如果是惊蛰,就去找一个苏醒的虫子,去辨别植物。
其实,说到底,培养兴趣是让孩子人生丰富、充满色彩的好事,太焦虑、太功利都没必要,培养兴趣也真的不是靠钱和资源堆出来的。让孩子对知识获取这件事情有兴趣,靠的是家长的陪伴和引导。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喜爱的事情,也许能让他终生获得快乐的滋养,这是每个家长的功课,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