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小页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们谈谈“粑粑”吧,“粑粑”在汉语中又称为“糍粑”、“糯米粑”等。南方民族的粑粑原始的材料应该是糯米,尽管后来有用其他米料打制的。因为人们把糯米粑粑视为正宗,视为至珍,只在没有糯米或糯米少的时候才打制其他米料如小米、高粱等的粑粑,而这些非糯米制作的粑粑都是自家食用,作为馈赠食品则要糯米粑粑。
把糯米做成粑粑,在汉族人看来是寓意“年年高升”(与“年糕”、“黏糕”谐音),而在南方少数民族看来主要是为了便于携带,即馈赠给客人使他们好带回去。为什么要制作为粑粑的形式呢?可馈赠的糯米礼品有许多种,它们按照制作的粗疏与精致在礼品级别中分处于不同的地位,如糯禾把,即还没有把米粒从禾把上打脱下来;其次是糯谷,即已经把谷粒从禾把上打下来但还没有去壳;再次是已经碾去糠壳的糯米,进而是煮熟的糯米饭,而最高级的是把糯米饭。
年糕蒸熟之后在粑槽或粑白中捣成的糯米粑粑。这些,以制作糯米粑粑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可能就是因为如此,糯米粑粑在糯米食物系列中地位最高,也是糯米礼品系列中的最高级别。“糯米糯,糍粑更糯”,苗族的一位诗人就曾以这样的标题写过诗。糯米饭和糯米粑粑再染上色彩、甚至做一些带有寓意的绘画,则可以进一步确定和引导馈赠礼品的寓意。
苗族招待客人的佳肴标准是鸡、酒和糯米饭,这三种东西齐全是最好的,如果只有一种的话,糯米饭则是首选。苗族人说“过了大年没粑粑”,意思是“时过境迁”,因为“粑粑”只能在大年的时候打制。平时打制粑粑虽然没有什么禁忌,也不是糯米少要专门留到大年的时候才打制,让粑粑在大年里出现完全是为了显示其珍贵。土家族喜欢在粑粑上印字和各种图案,称为“印印儿粑粑”。过了大年初二,女婿去向岳父岳母拜年的时候,要选择印有“双龙闹海”的“粑粑”前往。
苗族招待客人染色糯米饭是糯米饭的变化形式之一,其色彩多具有含义。壮族的五色糯米饭是用红蓝草、*饭花、枫叶、紫蕃藤的汁液浸泡糯米后蒸制而成的红、*、黑、紫、白五色饭。相传古时候有五位仙女来到壮乡参加三月三节日活动,人们热情地招待她们,用金竹、毛竹、斑竹、烤红的刺竹为她们建筑五色杆栏房屋,给她们披上五色壮锦,同时为她们制作五色糯米饭。她们吃了五色糯米饭很高兴,后来便流传下来。布依族则在三月三制作三色糯米饭(在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南笼府志》中只说吃*色糯米饭),四月八作四色,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作五色。
侗族在二月二用红白两色糯米饭祭祀树神和桥神;三月清明节,摘取野生的清明菜,掺和糯米粉、甜藤汁制作“清明粑”,或用*栀子汁浸泡糯米蒸制*色糯米饭;四月八用杨桐叶汁浸泡蒸制黑糯米饭。
染色糯米饭广西巴马的瑶族在农历五月二十九始祖密洛陀生日的这一天,制作三色糯米饭作为节日食品。*色用*花树叶、黑色用机树叶煮水浸泡糯米,而红色则用苋菜或一般食品染料染成。贵州都匀一些地方的苗族却说,吃新节的时候染制花色糯米饭,目的是为了祭祀谷*。谷*是一个女性,她看见人间的姑娘们很快乐,就对人们说,米姐米妹虽然很多,但是出穗不齐,如果人们上山去采摘各种颜色的叶子染在糯米饭上祭供她们,使她们穿_上彩衣彩裙,能到处走动,谷子就会出穗整齐了。
因此人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稻谷的生长,粽子的产生,汉族认为是古时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大鱼吃掉,人们用竹简煮饭扔进河里,招引大鱼去抢饭吃,而不去吃屈原的尸体。许多材料已经说明端午节不是为了屈原而产生的,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端午节。
五月二十九粽子在少数民族习俗中不仅仅是在端午节的时候才包制,尽管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起源于南方少数民族,但是端午节是在汉族文化中经过包装、磨合之后再次输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已经不是原来少数民族的习俗所蕴含的意思了。原来人们包制粽子只是出于便于携带的考虑,初夏时节到野外去游乐需要携带“方便食品”,在其他节日包制粽子则考虑到客人回家携带方便,完全不知道与屈原有何关系。
壮族、布依族和傣族都是在新年包制粽子,粽子、粑粑和油堆是许多地区的壮族过年时喜欢食用的食品。粽子在形状上有猪崽粽(大如小猪)、牛角粽、羊角粽、三角粽、驼背粽(用一斗米包制)等。
粽子驼背粽的包制需要一晚上的时间,宴客的时候每人吃一片。一个这样的粽子可供两三桌的人们吃。傣族的傣历新年大约在阳历四月,过年的食物中除了不同味道的鱼、肉、剁生、蔬菜之外,特色食品就是“博碗”和“豪洛索”。“博碗”是用猪血、猪杂碎、花生米以及多种佐料搅拌而成。而“豪洛索”则是在糯米粉中掺人一种称为“洛索”的香花,再加入芝麻、花生米和红糖,用芭蕉叶包好蒸熟。这其实也是一种粽子。仫佬族在农历八月十五和社节包制的桐叶粽,是祭祀社王的必需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因为这种粽子扁长柔软,形似狗舌头,所以又称为狗舌糍粑。包制桐叶粑使用的米料要经过浸泡再磨成粉,装在布袋内滤干水分才包。
驼背粽在粽子中配制其他物品,如先把糯米在草灰中裹一下再包进去,则是考虑到让粽子不易感染细菌变质。包制粽子的箬叶本身除了具有天然香味之外,可能还具有防腐的作用。人们选择箬叶,不仅仅是因为它宽大柔韧。在南方,叶子宽大而又耐于蒸煮、不易破裂的叶子多的是,如芭蕉叶。箬叶经过水煮之后,散发出来的清香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光是用糯米包制,在野外吃的时候没有菜肴,还是不尽如人意,于是又在粽子中包制一些豆类甚至肉类。粽子的花样便越发多了。
此外,如布依族的油团粑也是糯米在节日中食用的一种变化。油团粑在正月三十过“了年”的时候制作,表示大年结束,新年顺利开始。制作过程是把浸泡后的糯米磨成浆,掺人酥麻、火草菜等,搅匀,抟成鸡蛋大小的粑粑,再放人油锅中文火煎烙而成。油团粑的香甜,预示着来年生活的香甜。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