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桂叔,我要3份年糕,后天取!”搬出一张旧木桌,贴上一张红纸,无需任何招徕的话语,便会引来源源不断的客人,这是属于桂叔与西区街道长洲社区居民的默契。临近春节,桂叔家的庭院里升起袅袅炊烟,四处笼罩着年糕与蕉叶交织的清香,屋内三代人用古老的手艺,呵护着传统美食的生命力。
年糕,作为春节传统美食,因其香甜软糯的口感和“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深得中山人的喜爱。81岁的*早桂是地道的长洲居民,被街坊邻里亲切地称为桂叔,做传统美食的手艺在长洲一带家喻户晓。“以前家里种了糯米,就顺便做粽子卖。”桂叔告诉记者,起初他靠卖粽子为生,逢年过节自己会在家里做点年糕吃,来往的亲戚朋友品尝了桂叔家的年糕后,纷纷赞不绝口,索性叫桂叔每逢春节把年糕也做上,这一做就是十几年。
走进客厅,桂叔一家五口各自忙碌着,女儿*丽韶负责搓粉,孙子们则顾着洗蕉叶、做糕笼,分工明确。在采访间隙,桂叔不忘完成自己的“任务”。只见他手提两捆蕉叶穿梭于庭院与厨房间,步伐矫健,跟随他的脚步,传统年糕的制作工序一一展现在眼前:将糯米粉与熬好的糖浆、花生油融合。经过近一小时的搡捣、揉压,金*细腻而又富有韧性的粉团便成型了,随后把粉团倒入糕笼,再分批加入8个蛋*与两层土猪肉,确保切开糕体“既见蛋*又见肉”后,即可上蒸炉。
“想把年糕做好,要下‘笨功夫’!”桂叔边架起蒸笼边说,自家的年糕沿袭旧时祖父辈传下来的传统做法,蒸足15个小时,每隔40分钟加一次水,确保蒸出来的年糕入口润滑细腻有嚼劲。其次,年糕的用料也颇为讲究,*丽韶每天清晨都会赶早到市场购买新鲜土猪肉,就连蕉叶也是特地从民众采购回来的。“别小看这片小小的蕉叶,好的蕉叶蒸出来有一股清香,能给年糕锦上添花。”*丽韶说。
茶几一旁,桂叔的孙子*展翔也在忙碌当中——拿起一片蕉叶,放入竹笼,一半在里、一半在外,六七片叶子依次叠好,再沿边剪齐,用一块稍大点的蕉叶包边,他动作熟练,不到30秒,一个糕笼便制作完成。今年是*展翔参与制作年糕的第三年,17岁的他对传承传统文化尚未有太多的感触,但他很享受制作年糕的过程。“小时候看爷爷做年糕长大的,现在终于能帮上忙了。”他笑着说。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年糕不再像从前一般稀少难求,但每逢春节,长洲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桂叔年糕,手工制作的魅力,依然包裹在一个个手作年糕之中。如今,许多早已不在村里生活的人还会在春节前特地驱车前来购买年糕,试图通过味蕾找回一份久远的故乡回忆,而桂叔家庭院上方飘着的不紧不慢的炊烟,宛如一个记忆符号,慰藉着长洲人的代代乡愁。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陆倩柔记者张倩
◆图+、视频摄制/易承乐
◆编辑:周振捷
◆二审:曾淑花
◆三审:魏礼*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