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国到处都是庙会,只要有庙会就有人山人海。庙会上生意最火爆的莫过于各类小吃摊点,各式各样的小吃让人垂涎。北京厂甸庙会在陶然亭公园开门迎客。两名女孩在棉花糖摊位前购买棉花糖,这是一种柔软粘糯,有胶体性和微和弹性的软性糖果。棉花糖的口味繁多,有草莓、甜橙、葡萄、香蕉、菠萝、薄荷、蓝莓等多种。五颜六色,十分美观。食时口感疏松,不粘牙,由于甜度较低,适合休息时或饭后食用。但不可多食。
在第28届北京地坛庙会上,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和海内外宾朋品味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公益活动,让各地游客大饱眼福,流连忘返。长沙臭豆腐摊位前,小摊主在调制美味的臭豆腐。长沙臭豆腐是湖南长沙传统的特色名吃,长沙当地人又称臭干子。色墨黑,外焦里嫩,鲜而香辣。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
北京地坛春节庙会上,台湾映像展区工作人员展示台湾特产橄榄果。
北京龙潭庙会的台湾风味的小吃——油炸海鲜。
北京石景山游乐园的“洋庙会”上,游客尽情享受特制爆肚。
沈阳新春皇寺庙会吸引了沈阳市民在此品尝美食,欢度新春。庙会的小吃摊位上各种各样的面食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
北京厂甸庙会上的柿子饼。柿子饼又称柿饼,是柿子作成的饼状食品,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小吃。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至2倍左右。柿饼风干后表面呈现白色物质为柿霜,主要成分果糖,由于柿饼为干果类果脯,天然晒制而成,水分的蒸发,溶于水中的果糖在此过程中析出,形成柿霜。
北京石景山游乐园的“洋庙会”上,一名游客在享用春卷和油炸美食。
北京地坛庙会开锣,一对父女一起吃糖葫芦。冰糖葫芦又叫糖葫芦,在天津又称糖墩儿,在安徽凤阳叫作糖球。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北京东城区地坛庙会上的茶点:莲藕茶、油茶、杏仁茶还有茶汤。
北京地坛举办仿清祭地表演,再现清朝宫廷祭祀礼仪。庙会中不论是卖家或是游客都身穿各种各种奇装异服夺人眼球。图为一名夸张装扮的大叔在卖超大棒棒糖。
沈阳皇寺庙会上一位儿童品尝糖人。制作糖人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者都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制作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这个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
河南省濮阳县五星乡瑕丘村庙会,工作人员梅菜扣肉。梅菜扣肉通常是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
北京第五届八大处新春祈福庙会开幕。当天正值大年初一,北京八大处公园狗年新春祈福庙会正式开门迎客。门区内的数百展大红灯笼十分吸引游客,纷纷驻足拍照留念。一大早,众多香客和游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西山八大处公园上香请愿、逛庙会、品小吃,高高兴兴迎新年。图为庙会上的年糕,年糕是中国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中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济南一年一度的千佛山“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虽然庙会首日迎来了降温和阴雨天气,但丰富的美食和多样的文化产品仍吸引来不少游客,更有很多市民打着雨伞来为庙会上的戏曲演出捧场。图为庙会上的桂花糕,桂花糕已有多年历史,是用糯米粉、糖和蜜桂花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美味糕点。历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简单,种类多种多样,满足人们对于味道的各种需求。并且拥有美丽的历史传说,更增添了桂花糕的历史价值。
湖北省襄阳市新春庙会在天贸城举办,美食、年货琳琅满目。图为小吃摊上的旋风土豆,旋风土豆又叫土豆棒,制作方法是把土豆经过加工和调味,然后用油炸制而成的一种特色小吃。旋风土豆的口味繁多,有蔬菜味、水果味、香辣味等。